欢迎访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平台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memberUsername}} 会员中心 修改密码 退出登录

用户登录

中国经济增速非预期性回落凸显改革紧迫性

时间:2013-06-17

来源:新华网

作者:罗宇凡 华晔迪

浏览量:3340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新华网北京6月15日电 15日于此间发布的一份经济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宏观经济无法依靠政策宽松与刺激来重返经济持续复苏的轨道,亟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15日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这份名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3年中期)》的报告。
  这份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并没有延续2012年第四季度反弹的趋势,而是在“八项规定”和“国五条”等政策性调整以及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扭曲等因素的作用下出现非预期性的回落,经济复苏乏力。
  报告认为,这不仅说明中国经济依然处于趋势性回落的路径之中,而且证明了中国宏观经济无法依靠政策宽松与刺激来重返经济持续复苏的轨道,亟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在发布此份报告时说,与 以往不同的,2013年宏观经济在复苏疲软的进程中呈现出十分复杂的运行状态,这表现在投资没有按照预期出现井喷、在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 反而出现反弹、在流动性持续注入之后资金市场运转越发紧张、在全面出台产能调整政策之际产能过剩问题更为严峻等方面。
  根据这份报告的分析,2013下半年,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和扭曲的体制性问题依然构成 中国宏观经济下行的主导力量。但是,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好转带来的外需改善,城镇化改革带来的房地产市场景气上扬、中国各项深层次改革全面推出带来的信心 回升和预期逆转等因素,201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依然存在增速反弹的基础。
  对于全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表现,报告预测,2013年整体形势虽然“扭曲加剧、增速趋稳、复苏乏力”,但宏观经济没有突破底线——结构性失业虽有所加剧但总体性就业没有恶化;价格水平回落,但没有出现通货紧缩;局部风险有所加剧但系统性风险有所缓释。
  因此,报告认为,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不宜做出过大的调整,应当从短期“稳增长、控通胀”等目标,转向中期“促改革”“控风险”和“调结构”之上。
  对于未来经济改革的目标和着眼点,毛振华表示,政府应当以“开放统一的大市场,有限有为的小政府、广泛低度的大福利”为目标,全面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企和民企”以及“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号院5楼6层
总机:010-68649500
邮编:100033
传真: 010-68394085

纪检举报

官方微信

{{currentVideo.desc}}

取消

如需找回密码请联系协会!

提示:{{errormsg}}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号院5楼6层

邮编:100033

总机:010-88665777

传真:010-88665755

请输入8-16个字符的密码,必须包含数字,大小写字母,其他字符(如@、!、$)字符组成,达到安全级
取消

密码已经达到安全级,可修改密码

{{errormsg}}

举报电话: 010-6839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