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26
来源:金融时报网
作者:子牧
浏览量:2346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前金融改革整体布局中举足轻重的一项。以1996年央行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启始,利率市场化走过十多年的艰难历程。 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打开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接下来,中国进入核心利率市场化阶段,最终将取消贷 款利率下限,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尽管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这一进程的时间表还见不到,但完成这一旷日持久的改革之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深远是可以 预见的。
这种影响对金融市场和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来说是综合性的, 对财务公司而言,首当其冲的应属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其他如协议存款业务以及票据等业务同样影响深刻,对中间业务、投资业务、同业拆借业务以及市场风险的管 理带来重大影响。这些影响的正面与负面效应现在还有待判断,但应对好市场化后格局变化是机构必须提前做好的功课。
可以想见,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类金融机构仅就存贷款这一基本业务看,存款利率预期 中的上浮,会使其资金成本上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形成与价格竞争的压力,尤其对于优质客户资源的竞争,贷款利率难以大幅提高。由此存贷利差会进一步收窄, 这种收窄的情况,已经在去年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1.1之后,在不少机构的账面上开始显现。
尽管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同其他类型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一样,财务公司也会面临这种愈加激烈的价格竞争局面。而利率市场化加剧了财务公司 与外部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的同时,还会受到来自于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存款议价压力,议价能力强弱因不同机构的秉性而各异,却是存在着的一个变数。以往赢得 竞争的主动更多强调的是服务,现在的竞争又更加复杂化,转变为服务竞争和价格竞争并行的局面。这样对经营者而言,更多了一份挑战。
财务公司本身存在业务品种结构较为单一的特点,除了主营的存贷款业务外,各公司中间 业务、票据承兑贴现、融资租赁等业务开展也是参差不齐,从这一点看,行业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而财务公司在资源配置、风险控制、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科技进 步等诸多方面更有不如人之处,使其在即将到来的竞争环境下不占上风,这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如何扬长避短,在竞争中得以立足。
当然,财务公司并非无以仰仗,企业集团的优势是财务公司所独有。客户资源方面,成员单位的血缘关系,以及作为集团公司资金归集中心,财务公司所具备的 优势是无可置疑的。“资金集中”是财务公司业界经常提及也是独有的资金来源渠道,如果说过去对资金集中度还不够看重的话,那么今后集中度的高低不光是财务 公司能否做大的充分条件,更是其能否生存以致做大的必要条件。增加资金归集度,提高对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同时成本优势使财务公司有可能提供比外部商业银 行更具吸引力的存贷款利率,从而提高成员单位的存款收益,以此有助于稳定和提高成员单位的归集度。资金规模提高,存贷款规模总量增加,又能弥补利差缩窄带 来的损失。其他方面的优势还在于,集团资源可资调动,产业链金融服务能贯通上下游;客户信息对称、风险可控等等,这些都将有助于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赢得主 动。
对金融市场所有的参与主体而言,利率市场化无疑都具有挑战性。渐进性的改革的好处在于,给这些参与者充分的准备时间,应对更为从容。在这期间,财务公司有必要在盈利模式、经营结构、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作出相应转型。
利率市场化等改革,将会在金融市场上催生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创新会成为金融机构赢得 先机的手段。因此,在现有政策框架下要尽可能的实现多元化发展,如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类业务,全方位的提升自身金融创新能力则应该作为财务公司的战略考 量,运用不同的金融产品来增加盈利并分散风险。
与此相适应的是,监管层应该在政策层面给出更宽松的环境,利于财务公司业的生存和发展。
{{currentVideo.desc}}
如需找回密码请联系协会!
提示:{{errormsg}}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号院5楼6层
邮编:100033
总机:010-88665777
传真:010-88665755
密码已经达到安全级,可修改密码
{{errormsg}}